4月19日,32位两院院士齐聚第三届中国电力发展和技术创新院士论坛,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主题探讨国内外能源与电力科研的最新进展、最新成就和前沿技术,展望中国能源和电力技术的发展趋势。
大会名誉主席、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刘振亚在主旨报告中,围绕“坚持自主创新,走科学发展道路”、“立足我国国情,加快发展特高压” 和“努力超越追求卓越,推动电网创新发展”等三个方面深入探讨我国能源和电力发展有关重大问题。
刘振亚指出,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和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坚持从国情出发,立足于“大能源观”,把握能源发展规律,提出“一特四大”发展战略,建成以直属科研单位为骨干、省科研机构为基础、产业科研相结合,定位明晰、布局合理、相互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2003年至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5.7%,累计投入超过460亿元。目前拥有世界领先的大电网控制保护和自动化技术,在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控制、消纳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刘振亚阐述了特高压推动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清洁能源加快发展,带动装备制造产业升级,构建洲际输电大通道的重要意义。指出加快发展特高压,实现“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2009年1月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先后建成了晋东南-荆门1000千伏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直流示范工程和四川锦屏-江苏苏南±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等3个世界上电压最高、容量最大、技术领先的特高压交、直流工程,一直保持安全运行,累计送电超过800亿千瓦时,全面验证了特高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目前,“两交两直”(淮南-浙北-上海、浙北-福州1000千伏交流,哈密南-郑州、溪洛渡-浙江金华±800千伏直流)特高压工程正在加快建设。
刘振亚强调,特高压的成功,标志着国家电网发展进入了以特高压为引领,以智能化为方向,全面创新发展的新阶段。下一步,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特高压建设,服务清洁能源发展,建设智能电力系统,推进电能替代,加强基础研究储备,大力推进能源战略转型,努力构建安全、可靠、高效的现代电网体系。从2013年起的8年间,将投资超过3万亿元建设国家电网。到2015年、2017年和2020年,分别建成“两纵两横”、“三纵三横”和“五纵五横”特高压“三华”同步电网,届时,特高压输电能力将达到4.5亿千瓦,保证5.5亿千瓦清洁能源送出和消纳,每年可消纳1.7万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替代5.1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4.2亿吨,减排二氧化硫150万吨。
大会主席、中国电科院院长郭剑波在欢迎辞中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能源革命,而电力转型已成为新一轮能源革命的核心和关键。本次论坛将致力于探索推动解决能源发展实际问题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通过传播和共享科技资讯,探索合作和共谋发展之道。
19日上午论坛开幕。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大会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科院名誉院长周孝信分别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及电力在其中的主体作用》和《电网和电网技术的代际传承和发展》为题作主旨报告,从不同视角对我国能源和电力行业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19日下午,与会代表在“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能源与发电”、“输变电工程”、“电工材料与用电” 等领域展开热烈探讨。四个分会场中,多位院士和专家分别就“多端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与挑战”、“关于我国清洁能源的战略思考”、“西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外送与并网关键技术问题”、“新能源、智能电网和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等26个主题进行演讲和技术交流。
20日上午,论坛将举办专题研讨会,与会院士、专家就新能源发电源网协调及装备技术、大规模储能及新材料应用技术等七个领域共42个项目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工作进行充分研讨。
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等12所大学及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机械联合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的我国电力科技、工程领域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论坛。
两年一届的“中国电力发展和技术创新院士论坛”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在2009创办。论坛以交流电力科学领域创新成果,凝聚学术合力,搭建合作平台为目的,云集电力科学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交流最新学术动向及展望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本届论坛吸引了大批国内电力科技、工程领域的电力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和杰出代表前来参会,力求充分展示我国在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等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和技术优势,及在能源、电力科研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望电网科技创新远景规划。